• 站点搜索:
新闻热线:0578-5131068| 邮箱投稿:yhxwwtg@163.com
云和小伙儿蓝文鑫让古老的畲族文化“生活着”
2020年08月28日 08:40    来源:云和新闻网   记者 张巍     编辑:鲍金凤

  独自面对这些收藏多年的畲族老物件时,蓝文鑫常常会产生一些幻觉:那件有着百年历史的青蓝色凤凰装,已有些许褪色,却仿佛突然穿在了畲族新娘身上,点香烛,鸣鞭炮,抬花轿,好不热闹;一本手抄的《畲族图腾文化的研究》,泛黄破损,上面满是斑驳的虫眼。他却可以想象到,佳节喜庆之日,歌声飞扬,即使在山间田野劳作,或探亲访友之时,畲民也不忘以歌对话。

他把这些想象,称为“文化在说话”。在那个3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,他收藏了200多件具有畲族特色的老物件,并按照服饰、彩带、古籍和祭祖功德的不同类别,沿墙而列,有序摆放。

  那些买的、换的、“抢”的“宝贝”

  为保护畲族文化而行动的人并不都是“老学究”的模样,元和街道沈岸畲族村村民、24岁的蓝文鑫就是其中很年轻的一个。

  10年前,他开始收藏各式畲族传统物件,“藏龄近乎占了年龄的一半”。

  当小伙伴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时,蓝文鑫目不转睛地盯着家中角角落落的老物件。这个“特殊的爱好”,让他和同龄人之间产生了“代沟”,却与老一辈人“混在了一起”。

  他收藏的第一件物品,是一根祖传的畲族彩带——那是姑姑的嫁妆:蚕丝质地,花纹细巧,工艺精致,历经百年,色泽依然艳丽。

  渐渐地,他开始不满足于家里这些存货,并把视线转向了“别人家”。在他眼中,这些在畲民真实生活环境里存在的东西,有着“普通物品呈现不出的历史感”。

  其中一些藏品,是他花钱买的。

  高一的暑假,他在雾溪乡玩,无意间发现当地一村民家中保存着传统畲服,“之前找了很久都没有,这里竟然有两件,我一眼就看中了。”数年过去,他的话语之间仍是按捺不住的激动。为了凑钱,当时还是学生的他打暑期工、省零花钱,中途还时常跑到对方家中,“盯紧那两件衣服”。

  一年后,他如愿买下。

  有一些藏品,是他跟别人换的。

  一次,他看上一位畲族老师傅手中的山歌集,对方却不愿卖。蓝文鑫得知,他正为缺少几件畲族学师仪式的工具而犯愁。借着自己一手精湛的木雕技艺,他向老师傅开出条件:“我给你做工具,你给我山歌本,一样工具换一本山歌集。”

  物换物,两头乐。老师傅满心欢喜地答应。

  最后,他用4样工具换到了4本山歌集。

  还有一些藏品,是他“抢”的。

  在一间快倒塌的老屋外,一堆散落的琉璃珠被丢弃在垃圾桶旁——在过去,这是凤冠上必不可少的配饰,近年来却很稀有。发现时,它正在被一群家鸡“围攻”:它外形与米粒极为相似,鸡仔们把它当作自己的“口粮”。他急忙上前驱赶,从鸡的嘴里“抢”下珍贵的琉璃珠,“足足有上千颗”。

  无论是买的、换的,还是“抢”的,最终都成了他的“宝贝”。

  “有些简陋”却很有分量的陈列馆

  凤冠、山歌本、彩带……他一件件收回家,一点点堆起来,一个袋子、一个箱子、一个柜子……去年,他腾出自家3楼一间光线还不错的空房,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老物件一样样摆出来,变成了一间简陋却丰满的畲族文化陈列馆。

  这个陈列馆,如果只是走马观花,几乎只需扫一眼,就可尽收眼底。而深入了解之后,你会发现,每一件背后,都有一种风土人情。

  陈列馆里,体积最大的是一张畲族婚床,最小的则是一对指甲盖般大小的银耳环,“造型简单却很别致”。还有一根龙头祖杖,据说是畲族的“镇族之宝”。

  在收藏的过程中,这位年轻的畲族小伙“剥开”了一个个与畲族历史相关的故事。在短短几个月里,他集齐了代表全国畲族凤凰装的5款畲服样式,“这些衣服看起来很像”,却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:福建罗源的凤头饰凤凰装色彩最丰富;福建福安的凤尾饰凤凰装上面有上古高辛王赐封的三角印;福建霞浦的凤身饰凤凰装以刺绣为主;云和的雌冠饰凤凰装喜好镶花边;景宁的雄冠饰凤凰装以布条镶边……凤凰装上的民族语言,他解读得淋漓尽致。

  今年年初,蓝文鑫挑选了一块上好的梨花木,在上面刻下“畲族传统服饰陈列馆”9个字,并漆上了青漆。随后,他将它挂在与窗相对的一面白墙上。下面摆放的,是具有全国畲族凤凰装代表性的6件畲服,“其中2件是云和的雌冠饰凤凰装”。

  在父亲蓝余丰和母亲蓝林菊身上,畲族的印记除了姓氏外,只剩一口地道的畲语。可对于儿子收集的老物件,却守护得很固执:“不能卖,都是老祖宗留下的。”其中一些老物件,还是父亲帮着收来的,“在外看见好的,就忍不住想领回家。”

  对于蓝文鑫来说,这间看着有些“简陋”的陈列馆,比起同龄人键盘下、屏幕上那些虚拟的游戏装备,有着“重得多的分量”。

  不应只是陈列,而是应该“生活着”

  随着收藏的物品越来越多,他却愈发明显地感觉到,畲族老物件的稀缺性和珍贵性,“很多都消失了”。

  那些畲族印记,或物件,或习俗,已渐渐被时间湮没。虽然他生活在畲族村,可村里的许多年轻人,从来没有听过看过“那种畲族仪式”,甚至连畲语也不会讲了,因为日常生活中,“几乎用不上了”。

  他的情感随之变化。

  从最初纯粹喜好传统老物件,慢慢发展到一种保护的焦急,转而从收藏变为学艺——学习畲族彩带编织、畲族服饰制作。

  “只有学会,才能传承,这才是真正的保护,是这样吧?”他“试探性”地问着,话语里却字字坚定。

  畲族传统彩带,分花带和字带。外婆教他花带,另一位老婆婆教他字带。如今,他2天能织好一根花带,3天能织出一根字带,“一根织下来,情怀全都在上面。”

  去年,对照着传统凤凰装,蓝文鑫开始一针一线学做畲服。很快,他便在花边制作上碰了壁,“缝缝拆拆几十次”,怎么都不满意。后来,他向邻村一位耋耄之年的老师傅请教,很快找到了窍门。

  现在,纯手工制作一整套畲族凤凰装,从凤冠、服饰到彩带,“他只需要2周时间”。

  “特别享受制作的过程,那是一种很放松的感觉。”畲族文化气息藏在他的一针一线里:服饰上的花边越宽,这户人家的财力越强。

  他知道,以一己之力很难改变什么,“但最起码可以让古老的畲族文化留驻人心”,不应只是陈列,而是应该“生活着”。

  如同他所展望——陈列馆只是一个“草稿箱”,经过不断补充、扩大,将来变成一个非遗馆、一个文化体验基地。若有人愿意学习传统畲服制作,“我非常乐于教授。”他笑着说,“一定是无偿的!”

  只要闲下来,他总会走进陈列馆,摸摸这根彩带,擦擦那张床沿的灰,或者理一理古籍、整一整柜架。在他眼里,每件畲族老物件都和他有着不一样的情分。若是来人找不到蓝文鑫,只需往蓝家的3楼喊一嗓子——穿着粗布畲服、趿拉着黑布鞋的他就会笑呵呵从窗户探出脑袋来。

童话云和
微信公众号
童话云和
新闻客户端
网站地图
首 页 新闻中心 热点关注 部门动态 云和旅游 企业在线 网络问政 浮云文苑 媒体看云和 微 博
专 题 今日云和 时政新闻 本地新闻 乡镇街道 图说云和 云和教育 公告公示 丽水辟谣网 微 信
省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:0571-81050678 微信:wangxinzhejiang 邮箱:wangxinzhejiang@qq.com
云和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|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:0578-5131068 微信:tonghuayunhe 邮箱:1906165839@qq.com
云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云和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
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3120190052 浙ICP备202100115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