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站点搜索:
新闻热线:0578-5131068| 邮箱投稿:yhxwwtg@163.com
茶与水的故事
2020年05月20日 10:57    来源:   作者 叶琪慧 

  茶与水的相遇,是一场久违的美丽邂逅,是一种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。

  闲时品盏茶,独赏“水中花”,静看“杯中茶”。看原本清雅之水注入杯中,与茶叶融合,想象潺潺溪水边,为了来世的相遇而驻足水畔千百年的古茶树,便会惊觉,原来茶水之情是如此缠绵悱恻,意味深长。竟不舍喝下这碗因久别重逢而轻诉流年的茶汤,也倾羡在这喧嚣繁杂、滚滚红尘中,还会有这般恬淡微妙的相遇。这般际遇,是从苦到甘的历程,是由浓到淡的转变,亦是品饮后的意犹未尽。

  茶如人生,人生如茶,需恰到好处。水凉了,茶没有入味;水烫了,入味太浓,苦了就破坏了茶原有的味道。

  茶与水的缘,许是因万年前流淌的潺潺溪水与婆娑的小树,此时才牵手相随;水与茶的份,许是千年前嫩叶上流连的甘露,今朝才倾身相许……

  茶因水觉甘美,水因茶而和宁,茶终于飘香,水终于有色。茶凉时水静了,水静时茶清了。时光悠远,世事淡然。

  那一年,我的父亲二十一岁,母亲十七岁。父亲如茶,翠嫩碧绿。母亲如水,晶莹剔透。他们生长于清风明月间。当父亲来到母亲所在的乡村当民办教师时,遇见我的母亲。他们的相遇,犹如婀娜多姿的绿茶嫩芽,在等待与水相遇的一刻。

  母亲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,从没有走出过大山。母亲有兄妹八人,她排行老大,因为我的外公身体不好,在家里除了放养五头牛,还得干其他体力活。我的外婆成了家庭的权威发言人。经我外婆同意,我的母亲和我的父亲走到了一起。

  从小失去母爱的父亲,来到这样一个大家庭里,从此有我外公外婆护着,父亲除专心教书外,其他活都不让干,却让小父亲四岁的母亲承担着这个家全部的家务活。也因此,父亲的思想就是母亲的思想,父亲的生活就是母亲的生活,父亲就是母亲的一切。

  母亲从少女走到人母,总是那么贤淑、温柔和善良,甚至连高声讲话都不曾有过。他们先结婚后恋爱,结婚对父母亲来说确实是一个终止性动词,而恋爱,就这样无限期地进行着。

  1957年,父亲十岁。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光,因一些客观原因,我的奶奶提出和爷爷离婚,远嫁福建,带走了我的叔叔和姑姑,留我父亲一人陪在爷爷身边。父亲曾说,饥荒其实并可不怕,可怕的是孤独,是那种被亲情抛弃的失望。而我也因此格外珍惜亲情,珍惜家庭。

  父亲到了十五岁,好不容易考上县立公办中学——景宁县沙湾中学。当时全公社(今毛垟乡、秋炉乡)只有三人考取,其他两人因家境困难交不起学费一周后辍学。父亲却在太爷爷的支持下,读了一年初中。

  1964年,父亲十七岁。为饥荒所迫,初中没有毕业的父亲到离家50里外的麻竹坪村,成为一名乡村代课教师。名为教师,实为换取每生每学期15斤大米。初到之时,父亲不会烧饭,因此只能到学生家里轮流吃饭。父亲正处长身体的时候,四两米饭根本填不饱肚子,当时白米饭是农村的奢侈品,普通人家大多靠吃玉米糊度日,于是父亲提出和家长同吃玉米糊,只因玉米糊可以多吃几碗填饱肚子,吃了两年玉米糊,父亲长高了20公分。

  那时候,一所村小只有一名教师,也就意味着父亲要包揽语文、数学、体育、音乐、美术等所有科目的教学。父亲跟随村里的长者学会了二胡和笛子,上课的时候就让学生们坐到村口的柳树下,跟着调子和。父亲让学生画生活中的事物,如山峦、溪流、农具、家禽家畜等等,带学生到山路上的牛车边、到村头的小树林里,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等到秋天收割完稻谷,父亲将学生带到农田里做自创广播体操。寓教于乐大概说的就是此般吧?那一年小村的田埂,桃树的枝头,老宅墙坯上的野草,都为孩子的笑声所染。灰暗的村庄迎来了一丝光亮。

  父亲是早年的初中生,如果不是生活物资供应不上,我相信父亲会顺利走进大学的。从记事起我就知道他常常订阅报纸,常常看书学习,白天忙工作,到了晚上,母亲在灯下纳鞋底做针线,父亲一边看报学习一边给母亲读报,看到精彩片段,母亲一边听着还不时地询问,有听不懂的地方父亲再三解释,那种耐心令人叹服,有的时候母亲不想听,父亲一直缠着讲。我常常看见他们因为书本和报纸上的故事而一起高兴、一起辩论,那情景,像极了两个学习中非常投入的小学生,犹如一道难解的习题不谋而合找到答案时的一种忘我的愉悦状态。

  母亲虽识字不多,但有做裁缝的好手艺,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裁缝师傅。在吃盐用盐票、买布用布票的年代里,母亲在人民公社主办的购销合作社手工分社里当裁缝师傅,虽收入微薄,人们却称呼她“陈师傅”。在缺粮少物的岁月里,因母亲有一手绝活,我们一家人虽日子过得不宽裕,但也能吃饱肚子,我和哥哥穿上母亲巧手裁制的衣服,觉得特别暖和。

  1984年,父亲转为国家正式小学教师。先后在附近的乡村任教,每到一地都任教七八年之久。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乡村,解除了人民公社手工作坊社,母亲也脱离了社员身份,可以自由从业。

  当父母亲肩挑两个竹编箩筐(因山路崎岖,幼小的我和哥哥各坐在箩筐里)翻山越岭来到第一坑大队教书的时候,大队里没有像样的教室只得借用村里祠堂上课,每当遇到重大祭祀活动的时候,学生要停课好几天,父亲急在心里,只有去做村里大队书记的思想工作,发动村民把一个榨油坊改装了。过去,大队用传统的方法榨香油,“嘿呦嘿呦”的榨油号子低沉有力、撩拨心弦,黄灿灿、清亮亮的茶油扯线般流个不停,尤其那股浓郁醇厚的香油味,袅袅婷婷缠绕在村庄的上空,久久不散,润泽着我们饥饿的岁月和干瘦的村庄。大队花大力气在山坡边挖出一块地来,盖起一栋两层土木结构的教室,那些油光发亮、厚厚的榨木和宽宽的木门,拆下来做了我们上课用的黑板和课桌椅。课堂上一个个白色的方块粉笔字是我们眼前的一片光明,指引着我们一路探秘、一路向前。父亲在讲台上讲:“乡村只要有知识的光,孩子们的心灵就不会暗;乡村只要有孩子们的心灵之光,就不会孤独。”只是在那时,年幼的我们不懂。

  后来,在教室前的一块坪地中心,父亲竖起一根大竹竿当国旗杆,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国旗升起,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。

  就这样,父亲坚守三尺讲台37年之久。

  夜深人静,母亲为我们兄妹缝补旧衣服,父亲挑灯批作业,当学生做对题目时,心感欣慰,当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,顿生凝云,不断思索第二天的教学方法。父亲对教学一丝不苟,在小学数学教学中,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规律。每年小升初考试中都有一批取得满分的学生,令命题的教研员为之叹服。也正因为这样,父亲得以成为乡中心小学校长,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。

  身为父亲,时常以榜样的力量影响着子女,身为教师,时常坚守身教胜于言教。当我高考落榜的时候,父母亲一直在幕后支持着我读书,并说做人要争气;当我大学毕业同样步入教师生涯时,他们鼓励我工作要努力,要谦虚学习人家的优点,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;当我要争取荣誉却遭遇挫折的时候,他勉励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。

  我有时会想,若让父亲重新来过,他会如何选择?或许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可笑的吧,因为人生就是按照他固有的轨道不断向前,不论前方道路怎样崎岖不堪,父亲仍会选择坚定地走下去,只因他爱教师这份职业。

  如今父亲母亲年过古稀,仍然没有停下来歇一歇,只因他们奉行奋斗二字。他们便是一本书,他们的生命历程令人唏嘘感慨,他们的才华、胆略和从容的生活哲学又让人赞叹不已。

  现在,我和弟妹们都相继成家了,我们兄妹是看着父母亲这样演绎着他们的爱情,这样一路牵手走来,对我们每个小家庭都有极大的影响,我们都传承着这种特殊的家风,以爱为家庭纽带,以互敬为爱情的最高境界。小孙女小外孙又成了父母爱情的添加剂,他们幸福着、甜蜜着,似乎孙子们的成长过程,就是父母亲从小长到大的新过程,也是他们几十年不离不弃、相濡以沫的爱情新内涵。

  “茶是灵魂之饮,水是生命之源。”世人称“水为茶之母”,即是母,定是苦苦修炼了几世今生,轮回后才有如此牵绊。想必陪伴在身旁的朋友和亲人,也许这一世的遇见,等待了前几世的沧海桑田,呐喊了数百次的声嘶力竭,承受了无数次残酷的风霜雨雪。

  茶的一生,坎坎坷坷,历经风雨的侵袭,接受采摘时的分离之痛,经过高温的烘烤,日光下的晾晒,方得在一杯沸腾的水中,释放自己的馨香。

  一辈子,怎么够呢?

编辑:黄丽芬

童话云和
微信公众号
童话云和
新闻客户端
网站地图
首 页 新闻中心 热点关注 部门动态 云和旅游 企业在线 网络问政 浮云文苑 媒体看云和 微 博
专 题 今日云和 时政新闻 本地新闻 乡镇街道 图说云和 云和教育 公告公示 丽水辟谣网 微 信
省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:0571-81050678 微信:wangxinzhejiang 邮箱:wangxinzhejiang@qq.com
云和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|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:0578-5131068 微信:tonghuayunhe 邮箱:1906165839@qq.com
云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云和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
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3120190052 浙ICP备202100115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