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站点搜索:
新闻热线:0578-5131068| 邮箱投稿:yhxwwtg@163.com
绘就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蓝图
2019年09月16日 09:39  云和新闻网

  9月11日上午,市政府新闻办举行《云和县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发展规划》专场新闻发布会。发布会上,记者围绕实施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之间的关系、在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过程中如何平衡城镇与乡村的发展、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的下步部署与安排等踊跃提问。县委书记叶伯军,县委副书记、县长上官国明,县委常委、常务副县长饶钦英一一作答,并热情邀请各媒体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、关注、支持云和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建设,多为云和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建言献策、出智出力。

  浙报集团丽水分社记者:刚才叶书记介绍到,云和历届党委政府一以贯之实施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,现在又提出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,那么,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?

  叶伯军:前面,我向大家介绍了自2001年以来,历届云和县委、县政府一以贯之实施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,推动城镇化率和城乡协调水平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,如今提出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,这是我们在发展战略上的一次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。

  首先,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是一次发展理念上的创新。实践证明,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,也为现在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奠定了基础。经过连续18年量的积累,我们来到了质的飞跃的临界点。过去,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是“以产为核心”的城镇化,“小木玩”是城镇化的“最大功臣”;现在,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建设是“以人为核心”的城镇化,更突出人(农民)从转移到转化,从“无奈的转移”到“幸福的转化”,致力解决人住得好不好、干得好不好、玩得好不好等问题。

  其次,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是一次发展视野上的拓展。相比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,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是以县城为中心、乡镇为纽带、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域上的全覆盖,是视野上的拓展扩张。今后,云和将加大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力度,加快构建覆盖城乡、城乡互动、协调发展的机制,推进城乡融合发展。

  最后,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是一次发展阶段上的升级。如果说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是城镇化发展的1.0版,我们主要做集聚文章,推进县城“人口集中、产业集聚、要素集约、功能集成”,走一条以城带乡、以工哺农、以乡促城、城乡联动的发展路子。那么,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可以理解成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的2.0版,我们主要做融合文章,加快推动城乡地位平等、城乡要素互动、城乡功能互补、城乡空间共融,让更多进城农民个人融入企业、子女融入学校、家庭融入社区、群体融入社会,加快实现“人的城镇化”。当然,变与不变是相对的,从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到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,变的是发展理念、发展视野、发展阶段,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始终坚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这颗初心。

  丽水市广电总台广播中心记者: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,城镇将是云和接下去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?那么,这与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否存在矛盾?如何平衡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呢?

  上官国明:城镇一直是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实施中的重点。“小县大城”最成功的经验,就是把县城做成全县最大的经济增长极、最全的要素集散地、最强的发展动力源,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。接下去,我们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,更加强调“县域”的概念,主要是考虑在继续做大做强县城的同时,协同推进广大乡村建设,把乡村这块广袤土地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。城镇和乡村的发展本来就是互相促进、互相联系的,两者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,辩证统一,决不能割裂开来。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如同鸟之两翼、车之双轮,偏向任何一方都不妥,必须两条腿走路,推动城镇与乡村齐头共进、并驾齐驱。至于如何平衡城镇与乡村,我们的路径就是城乡融合发展。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,城乡空间共融、城乡功能互补、城乡要素流动、城乡服务一体。首先是城乡空间共融。我们提出了构建“1571”城镇村体系,“1”就是一个中心城区,“5”就是5个乡镇,“71”就是71个行政村,按照“美丽县城、美丽城镇、美丽乡村”三级开发方向,形成“中心引领、多点支撑、城乡融合、全面振兴”的城乡发展新格局。其次是城乡功能互补。一方面,聚焦城镇的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,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,进一步增强城镇承载产业、人口的主体功能和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;另一方面,聚焦乡村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传承,突出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村一景”建设主题,打造一批农业休闲型、历史文化型、生态度假型、城郊宜居型特色村落,实现与城市的互补发展。再次是城乡要素流动。人才和资金要素方面,大力实施“市民下乡、能人返乡、企业兴乡”的“三乡”工程,引导乡贤回乡争当“新农人”“农创客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的血液;土地要素方面,深化以“确权、赋权、活权”为核心的“三权分置”改革,对闲置的农房和宅基地,通过打包流转、拆除复垦等方式进行有效盘活利用。最后是城乡服务一体。高标准推进教育提质行动,高质量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,并通过远程诊疗、城乡同步课堂等方式,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;推进农村社会保险接入城镇社保体系,确保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的保障权益,加快实现从“同城同待遇”向“同县同待遇”的迈进。

  处州晚报记者:众所周知,云和是木玩之城,木制玩具是云和的支柱产业之一,我想请问下,木制玩具在云和“小县大城”发展过程中,发挥了哪些作用?在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中,木制玩具将会承担什么样的使命?

  饶钦英: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之所以能够成功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木制玩具产业的支撑。目前,云和共有木玩生产企业1000多家,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,产品份额占世界同类产品的40%、全国的50%、浙江省的70%,世界上著名的木制玩具生产企业都能在云和找到他的生产制造基地。木玩产业在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它的作用简单地来概括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第一,木玩产业为云和“小县大城”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。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,需要大量人口集中到县城,木玩产业的发展正是让40%的农民转移到县城居住、生活、工作。木制玩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,为全县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,让广大转移农民在县城搬得下、留得住、并且逐步能致富。如果按照一对夫妻双双在玩具厂里打工计算,一对夫妻月收入基本可达8000元以上。第二,木玩产业为云和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。木玩产业的发展使90%以上的企业集聚在县城,而云和县城建成区面积也从原来的3.4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6.8平方公里。第三,木玩产业还为云和打造具有童话特色的文化特质。在云和,人们做木玩、玩木玩,可以说木玩渗透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形成了独特的木玩文化、童话文化。木玩产业见证了云和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接下去,在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的“五大样板”中,多多少少都有着木玩产业的影子,特别是在城乡融合发展、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和美丽和谐宜居三个样板打造中尤为突出。首先,城乡融合这块,通过做大做强木玩产业将县城打造成人才创业集聚的高地,广大农村腾出来后可以使更多工商资本下乡,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能;其次,木玩产业也是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的实践者,木玩产业的发展在整个木玩“百亿产业”的打造中,突出用好跨山统筹、创新引领、问海借力三把“金钥匙”,进一步做好“木玩+”的文章,建成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,打造全球最大的木玩创制中心,将生态优势切实转换成经济优势,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成“金山银山”;最后,木玩产业是美丽和谐宜居的参与者。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木玩产业的文化内涵,将云和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童话名城,让广大人民享受到童话般的环境、童话般的产业和童话般的生活。接下去,云和木玩产业将通过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、对标和赶超世界一流,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的打造提供更多云和智慧和云和力量。

  云和县融媒体中心记者:下一步,云和县委县政府如何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?在具体工作上有什么部署与安排?

  上官国明: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建设落地见效,我们建立了“3+5+5+3+N”的推进体系。

  第一个“3”是指3大顶层设计,包括1个县委决定、1个思路研究、1个规划成果,这是我们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的“四梁八柱”。目前,这3大顶层设计已经全部完成。

  第一个“5”是指5大实施方案,包括城乡体制改革、城乡融合发展、美丽和谐宜居、空间布局优化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五大样板的实施方案,这是我们做好接下来工作的载体和抓手。目前,这5大样板实施方案已经基本完成,近期将会出台实施。

  第二个“5”是指5大配套政策,也就是人才、土地、规划、财政、金融等五大方面的配套政策,这是我们打造样板县域的支撑和保障。目前,这5大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当中。

  第二个“3”是指3大建设成果,包括1套考评体系――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考评体系,1个发展指数――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发展指数,1个县域品牌――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品牌。近期,我们将着手开展发展指数的编制和考评体系的研究工作。

  最后的“N”是指N个建设项目,结合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重点课题研究,谋划建立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项目库,招引一批标杆性、引领性的大项目、好项目。目前,围绕打造5大样板,我们已经初步谋划了131个项目,计划总投资747亿元。接下去我们还将对项目库进行补充完善和深化细化,力争每个项目都能开工落地、投产达效。

  总之,我们将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,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,紧盯时间节点,扎实推进各项具体工作,确保到2022年成为全省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,到2025年成为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。

来源:云和县新闻中心 作者:本报记者 王凤凤 刘海波 编辑:吴梓嫣

童话云和
微信公众号
童话云和
新闻客户端
网站地图
首 页 新闻中心 热点关注 部门动态 云和旅游 企业在线 网络问政 浮云文苑 媒体看云和 微 博
专 题 今日云和 时政新闻 本地新闻 乡镇街道 图说云和 云和教育 公告公示 丽水辟谣网 微 信
省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:0571-81050678 微信:wangxinzhejiang 邮箱:wangxinzhejiang@qq.com
云和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|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:0578-5131068 微信:tonghuayunhe 邮箱:1906165839@qq.com
云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云和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
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3120190052 浙ICP备2021001158号